《哀乐中年》观后感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1:23:03 阅读:

  观《哀乐中年》有感

  原创: 安主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序言

  电影《哀乐中年》由文华影片公司于1949年摄制,距今已有69年的历史。当年我的奶奶只有16岁,所以片中的许多人物年纪比我奶奶还大。对于奶奶儿时的年代,我总是颇为好奇,虽然也从她口中零零碎碎听到一些故事,但这些拼凑出来的记忆总是不完整的。

  我从奶奶口中所了解到的她们那一代人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经常缺衣少食;人们普遍文化程度很低,文盲不在少数。

  但是我在电影中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情形,有钱人可以住花园洋房,家里还有佣人,电话、冰箱、抽水马桶等现代家居用品也都一应俱全,少爷小姐们基本都上过大学。我不禁联想起奶奶,她只有小学文化,一辈子没参加工作,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家庭,这和当时的富人生活可真是判若云泥。

  虽然贫富差距自古有之,但我在亲眼见到之后还是觉得触目惊心,不过物质上的贫乏并不可悲,最可悲的是电影中所揭露的当时人们精神上的贫瘠。

  我老觉得我们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可宝贵的是中年。

  ――刘敏华

  你以为他们就能代表年轻人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罢了。

  ――刘敏华

  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这么重要,而并不讲究怎么样好好地活下去。

  ――刘敏华

  阶级

  人到中年的小学校长陈绍常妻子去世之后,为了孩子他未再续弦,但熟料待到孩子们长大后,矛盾却层出不穷。

  陈绍常虽然是个小学校长,实则收入微薄,而且在当时教员的社会地位很低,所以他代表的应该是穷人阶级。他的大儿子-陈建中从小心高气傲,长大后在一家银行供职,并和银行经理的大女儿谈起了恋爱。虽然电影里未叙述银行经理为何会同意女儿和一个穷小子谈恋爱,但我想导演的意图肯定不在此,他想凸显的就是两个阶级结合之后的矛盾。

  新婚第一夜,建中太太-冯丽君的陪嫁佣人跑来哭诉自己没有床睡,冯丽君一听就不乐意了,赶紧指使陈建中去找床。陈绍常家房子小,为了支持建中结婚,原本住一起的姐姐和外甥都搬了出去。建中想让二妹-建英把床让出来,但是建英生气地拒绝了,他又想去叫三弟-建平,可建平已经呼呼大睡了,陈绍常见此情形只好无奈地让出了自己的床。

  看到这一幕,很讽刺,也很令人震撼,一个陪嫁佣人竟然把房主的床给夺走了,只是因为这个佣人是从富人家过来的,所以堂堂一位穷人家的主人居然比不上区区一个富人家的佣人,阶级地位悬殊可见一斑。

  建中为了迎合自己的阔太太,于是狠心让父亲睡了一宿地板。刚开始他或许还有愧疚之心,但时间一长,他就对父亲的一切不公正待遇视若无睹了,因为他的心已经向着太太、岳父,他费尽心机终于迈入了所谓的富人阶层,怎么会因为一个“落伍”的父亲而止住脚步呢?

  陈绍常50岁生日那天,“孝顺”的建中给他风风光光地办大寿,楼下坐满了打牌的宾客,只有他独自在楼上郁郁寡欢。建中在牌桌上正忙得不亦乐乎,突然接到电话受邀去电台演讲,题目是“青年的修养问题”。建中在电台里反复讲到自己从来都不赌钱,因为赌钱是对人们经济和精神上的荼毒,陈绍常在听到儿子言不符实的演讲后,气愤地关掉了收音机。

  这一幕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名人习惯性地把欺骗当职业,并且很多人还对这些“社会名人”趋之若鹜,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代沟

  虽然建中已经向权贵势力低头,但好在陈绍常有个贴心的二女儿-建英,不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建英出嫁后,只顾着自己的家庭,渐渐对父亲力不从心。

  三儿子-建平虽然听话懂事,但他整天忙着和大嫂的妹妹谈恋爱,渐渐地,他的心也开始向大嫂一家人靠拢。

  这使我想起当今社会,许多人为了孩子操心奔波一辈子,以为孩子长大后自己就可以“享清福”了,但往往事与愿违。虽然很多孩子还是很有孝心的,但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生活后,哪能全心全意孝敬父母呢?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况且孩子还将会有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无穷尽也。所以,父母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人只能做自己的主人,不能为他人放弃一切。当然,儿女确实应当孝敬父母,但父母也要理解儿女,这才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建中奋斗几年后,终于不负妻子所望,搬进了花园洋房。新房子宽大敞亮,装修考究,但是陈绍常看着并不顺眼,他还是更喜欢住原来的旧房子。搬家后,由于新家距离陈绍常的学校很远,建中便劝他辞职别干了,专心在家当有福气的“老太爷”。

  陈绍常虽然不乐意,但还是不得不答应了,建中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特意送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寿坟。陈绍常见了当然大发雷霆,他想着自己才过了50大寿,怎么现在就要等死了呢?儿子和儿媳却不以为意,他们并不关心老爷子怎么想,他们只希望他最好像个宠物似的待在家里,别再出去招惹是非。

  送父亲寿坟这一幕虽然很夸张,但是将两代人的冲突拉到了制高点。两代人的矛盾直到当今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我们只能尽量缓解,却不能真正化解。甭说拥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两代人,即使是一代人之间,都会产生矛盾。只是建中根本就未曾想如何去化解这一矛盾,他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反而不断加剧自己与父亲间的矛盾。

  新生

  陈绍常的人生眼看着日渐式微,但是刘敏华给了他新的希望。刘敏华是陈绍常朋友的女儿,在陈绍常退休后接任他的校长一职。

  清明节这天,陈绍常来墓园给妻子扫墓,恰巧遇上前来给父亲扫墓的刘敏华。陈绍常满腹心事,趁机向刘敏华诉说。

  陈绍常叹着气说:“我现在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人家都说我有好福气,其实是活受罪。”

  刘敏华答道:“你可以找点工作。”

  陈绍常:“我给建中说过多少回了,他总不让我出去做事,他说家里又不是没吃没喝的,我还要出去工作,这不是给他丢脸吗?”

  刘敏华:“其实你真应该出去做点事情,像您这样的年龄,学问有了,经验也够了,正是人生最成熟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要是不好好地利用那就太可惜了。”

  陈绍常:“他们以为我已经老了,都要下棺材了,他们把坟地都给我预备好了。”

  刘敏华:“我老觉得我们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可宝贵的是中年。”

  陈绍常:“照你这么说,我还是中年不是老年啊?”

  刘敏华:“当然了,像你现在正是做事情的时候,”

  陈绍常恍然大悟,便决定回到刘敏华所在的学校继续教书了。重返工作的他重新找到了生命的乐趣,昔日黯淡无光的生活又开始亮起来了。

  一天,陈绍常的同事孙先生嫌教员薪资低,欲赴新加坡打工,临行前来到陈绍常家中告辞,并表示自己对刘敏华敬爱有加,拜托陈绍常替他做媒。

  陈绍常来到刘敏华办公室,说明来由后,刘敏华问道:“那么你想我是不是应该答应他呢?”

  陈绍常答:“我看他这个人倒是挺诚恳的,他对你也是一片真心,再说你也总有一天要结婚的。”

  刘敏华顿时就哭了,陈绍常补充道:“其实我也不希望你嫁给他的。”

  刘敏华停止了哭泣,问道:“你不希望我嫁给他?”

  陈绍常:“嗯,刚才他叫我来的时候,我忽然有一种嫉妒。”

  刘敏华:“嫉妒?那你为什么劝我跟他结婚?”

  陈绍常:“难道我还能叫你跟我结婚吗?”

  刘敏华笑着说:“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一直期望有这么一天。”

  原来两人早已互生情愫,只是碍于情面不敢开口,现在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他们顿时喜不自禁。

  陈绍常在告知家人自己将和刘敏华结婚的消息后,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而又丑恶的嘴脸,他气得夺门而出。

  陈绍常跑去找刘敏华,正巧遇上刘敏华的后母前来阻止他们结婚,三人交谈得很不愉快,后母临走时向着刘敏华撂下一句话:“你不想想看,他这么一把年纪了,他的一只脚已经踩在棺材里了,你还和他结婚?你呀,吃苦的日子在后头呢!”听了这句话,陈绍常有些懊恼地说道:“她说我的一只脚已经踩进了棺材里,我大概是太老喽!”

  刘敏华安慰道:“她是个没知识的女人,她的话怎么能信呢?”

  ……

  陈绍常:“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对我这样残酷呢?为什么我要结婚就好像犯罪?大概这个世界是他们年轻人的世界喽!”

  刘敏华笑道:“你又错了,你以为他们就能代表年轻人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罢了。”

  最后,陈绍常与刘敏华陪同学生们一起去郊游,误打误撞进了一座墓园。陈绍常定睛一看,这不正是儿子给自己建的墓园吗?刘敏华不由得感叹道:“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这么重要,而并不讲究怎么样好好地活下去。”

  陈绍常灵机一动,说道:“对了,我们不是找不到房子吗?我们在这儿盖几间平房,我们结了婚就住在这儿。”

  刘敏华补充道:“这儿还有空地,将来我们可以在这儿办学校。”

  一年后,陈氏墓园变成了陈氏小学,陈绍常和刘敏华的孩子也在这里呱呱坠地,这可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结语

  《哀乐中年》真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国产影片,其中宣扬的一些价值观即使放在当代也是不为过时的,很难想象这样优秀的影片竟然诞生于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我很欣赏影片中蒙太奇手法巧妙的运用,比如少年时期的建中抖着右腿诉说着自己今后要去银行里工作,结果抖着抖着青年期的建中就已经在银行里供职了,因为影片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如果导演安排不当,就很容易拍成流水账,正是这些蒙太奇镜头恰到好处地运用,才使得整部影片连贯起来。

  我更欣赏刘敏华这样一位先进的知识女青年,虽然她出身卑微,但她接受过知识的洗礼,所以她敢于冲破世俗的枷锁,大胆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最终赢得了她的幸福。

  影片对传统的世俗观念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揭露当时人们一味追求物质财富却在心灵上腐朽堕落的丑恶现象。例如以建中为代表的所谓“社会名人”,成天纸醉金迷、谎话连篇,甚至还送父亲寿坟表示“孝心”,我倒觉得进棺材的应该是他,虽然他看似年轻,但是他的灵魂早已腐朽不堪。

  此外,影片非常注重对细节的描述,比如陈绍常演讲时总是重复那几句话、换了衣服不带零钱等等,显得很生活化,体现了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

  一言以蔽之,《哀乐中年》作为一部轻喜剧电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总是在不经意的细节,启发观众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安主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一起去重温时光倒流69年的经典!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