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狗十三》观后感2000字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1:23:38 阅读:

  电影《狗十三》观后感

  Debbie

  周末在家时看了电影《狗十三》(英文名《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导演是曹保平,之前拍过《李米的猜想》和《追凶者也》,都很不错),有一些感受和思考,想来想去,不由得把自己绕进去了,所以索性把它写出来。

  这是一部题材很与众不同的电影,一个13岁的孩子的成长,不同于江湖武侠、都市恋爱、侦探悬疑、搞笑喜剧,但作者却在这个题材里营构了包罗万象的人事,触动了我的内心;细节做的很到位;陕西方言也很恰当;剧中人物演技都很到位,尤其是爸爸。

  电影里的主角是一名13岁的女孩,还在读初中,家庭破碎,父母离异;想报的兴趣小组(物理小组)受到父亲的强力干涉而不能报,只能报(英语小组),当然父亲也有父亲的想法和无奈(孩子升学成绩和老师的面子);不太懂谈恋爱的堂姐;还不会溜冰,在喧闹的溜冰场里,无助地站着;和不太沟通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像每个在长大的孩子一样,有漫不经心的不开心,有自己天马星空的幻想(多重时空),和觉得永远不会理解自己的父母。电影中的父亲、爷爷奶奶很疼爱她(爸爸在当着老师的面吵她之后哄她,爷爷奶奶怕她不能接受,暂时瞒着新阿姨生小孩的事情,买她喜欢的螃蟹),甚至是继母,第一次见面时也会买滑冰鞋来获得她的好感。

  事情的缘起是爸爸为了哄她买的一条小狗,叫做爱因斯坦,她一开始很不喜欢,小狗可怜兮兮的攻势还是俘获了她。她煮面,她们同吃同睡,她不喜欢爷爷奶奶把狗关在厕所里面、用切碎的猪肝和着米饭喂小狗。可是后来爷爷去菜市场买菜时不小心把爱因斯坦弄丢后,一切突变。

  她在夜晚慌乱无助地去找爱因斯坦,甚至不小心把阻拦自己的爷爷推倒,爷爷的脚受伤,从此不便走路;到处贴传单;因为一直找小狗,多次晚回家,奶奶也出门找她,差点走丢。她固执地找着爱因斯坦,却无形中损耗着家人因为丢狗对她的愧疚、耐心。在继母买了一条在外形上跟爱因斯坦一模一样的小狗时,在大家都一直地劝她甚至要求她接受这是爱因斯坦,她拒绝承认它是爱因斯坦(表姐李堂的反应值得玩味,在继母的眼神示意下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在这种互不理解中,看到酒后归来的她,爸爸终于出手打了她。

  打完之后向她道歉,她似乎真的“懂事”了,学英语,叫新的狗爱因斯坦。在物理竞赛中获奖,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讲的是她喜欢的时空,她学会了妥协。终于可以参加弟弟的生日会,笑着掩饰着自己的失落。一次是爸爸的聚会,她喝了酒,错过了天文展览;一次是她自己的庆祝会,她吃了狗肉,她终于妥协了。

  有几点仍然使我印象深刻,也无法想出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

  1、爸爸:为什么会唱红歌?为什么在提到和妈妈是怎么开始的会流泪?

  2、在小弟弟被训练滑旱冰时,频繁跌倒,想要拥抱的时候,教练不肯给他怀抱,却一直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这一幕想要传达的是?

  3、她在拒绝回应李堂前男友的示好之后,说的一句,这样的事,以后还会有,这一幕是“懂事”了之后的她体会到的吗?在片尾,看到原来的爱因斯坦(新主人称之为贝贝)时,她为什么拒绝相认(此时甚至李堂也不理解)?

  4、弟弟用晾衣棍打遍了家里所有的人,在打狗时被狗咬,继母希望丢掉狗,她为何泪流满面地安抚下了狗?在卫生间里瑟缩的狗是不是像她自己,像那天被爸爸打了一样,哭着流着泪去洗澡的她?

  5、当爸爸说,可以满足她愿望时,她说要去看新的爱因斯坦?是为了找什么?

  6、电影里唯一出现的英文单词“伪善”,是说什么呢?

  7、喝牛奶,在她这里出现了三次,一次是爷爷奶奶的饭桌上,一次是爸爸的酒桌上,将牛奶换成红酒,一次是陪着她的李堂的前男友,他们都不知道她不喝牛奶;在弟弟那里出现了一次,弟弟喝了之后又吐出来,是象征这什么呢?

  8、她楼上学鸟叫的怪人,后来似乎是精神病人所以被绑在担架上抬走,有什么含义呢?

  9、纹身,这个男孩先纹的是堂,后来改纹了玩,纹身象征着什么?

  一起看电影的人,觉得女孩太不懂事,不能体谅父母和爷爷奶奶的苦衷?因为一条狗,就这样对待自己的亲人?可是换做是小时候的他,在相同的环境下,就一定可以理解吗?

  我有过相似的经历,似乎在经历那两件小事上长大了(想看还珠格格和金粉世家时,家里人说太晚了不让看)。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任其独自生长,不受约束,没有完全的自由意志,不受干预的真空环境。从小到大,一直被大人教育着要懂事,世界并不围绕着自己转,必须接受无奈、忍受痛苦,跟这个世界上除了自我之外的一切妥协,这个妥协的过程,不管是被暴力还是被以爱之名强加的,最终我们都会接受,不再强求。何止是长大的过程,在融入学校、进入职场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学会妥协,接纳一切,然后再尽力争取自己想争取的结果。这是一场漫长的驯化或者说养育,我们为家庭为社会熏陶同化,再一代一代、生生不息、潜移默化地传递下去,毫无知觉。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被驯化的一方好?还是为了自己不再麻烦,不再需要额外付出?这是不是一种伪善?更不用说暴力战争,可谓最极端的手段(比如“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

  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是怜悯,怜悯剧中的一切人,而不是讨厌某一个角色;就连这份怜悯,都夹杂着无奈,没法追究这样的结果该由谁来负责,无法恨任何一个人(因为谁都没有错),这部电影带给我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奇怪的是,竟然也让我渴望自己变得温柔。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