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3:31:09 阅读: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一)
  
  早在几个月前,就被《建国大业》的强悍阵容雷得外焦内嫩了。170多位明星联手打制,乖乖,虽不敢说绝后,但肯定是空前的了。引用别人说的一句话:“见过大爷,没见过这么多大爷! ”有明星就有议题,于是首先关注的就是明星们的国籍问题。再加上后来在电视上听人评价这片子的配乐如何如何地好,情节剪辑如何如何地妙。我终于痛下决心,于前天带着老婆去了电影院。
  
  在进电影院之前,我对自己能够看懂这部电影还是很有信心的。我喜欢历史,也喜欢军事,自然不会错过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这一幕。历史学里有句名言,叫“一切当代史都是靠不住的”,这句话太有道理了,尤其是在中国。还好我看的资料很杂:正史的、野史的;大陆的、台湾的;国内的,国外的;光明的,阴暗的……各方面资料对比着看,再开动脑子想一想,总能形成一些自己的观点的。我自诩我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可以排到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的前一百万位之中,如果狂妄一点,说不定还能排入前十万之中。
  
  但是,我的信心在电影院里还是受到了残酷的冲击。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把中国4年多的跌宕起伏历史过了一遍,那该有多迅捷!怪不得有人说它是建国大业。ppt。如果刨去电影中那些突出人性的情节,那么用于展示历史的时间就更少了。我看着一个个飘过的历史人物,脑子里飞快回忆起该历史人物的平生事迹,但是很遗憾的是有些人物的事迹我还是印象不深。比如说居正,他是蒋介石竞选总统拉来的陪衬。但我估计没有多少人熟悉他的履历和生平事迹。
  
  看《建国大业》累啊,只是累的有些另类。首先,我要不停地回想历史人物的事迹;其次,我得向老婆低声汇报某些人的简历(她以前可是做过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连她也顾不过来这么多历史人物,想来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就更靠不住了);最后还要和电影院中的其他观众们一起数星星。
  
  现代的城市灯火辉煌,烟尘滚滚,孩子们很难看到什么星星。但没关系,天上看不到电影中有,平均每43秒一个!众人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生怕一不小心漏掉了几个。时不时就听到附近传出压低音量的兴奋声音:
  
  “李连杰、成龙、葛优……”
  
  “郭德纲在哪?”“喏,那抖着红布的摄影师就是”
  
  ……
  
  真是太好玩了,可惜我脑子实在是不够用,楞是没有把扮演刘文辉的吴宇森给挖出来。听说周星驰也跳出来露了个脸,扮演周作人,可惜我没看到。
  
  为什么有这么些大腕跳出来跑龙套呢?莫非他们想回顾一下当年在电影学院里当学生的快乐?或者是他们玩个小小的比赛――每个人只给一个镜头,看谁演得最出彩?
  
  我估计原因不在于此。虽然很多星星已经变成了外国的星星,但是他们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中国,他们可就啥都不是了。韩三平只要抛出一句:“想在咱们的码头上混,关键是态度问题。”于是,众星星们蜂拥而上,竭诚效忠,报酬嘛,那自然免谈。
  
  那些加入外国国籍的星星们是否也那么忠诚呢?我不知道。我找到了美国的入籍誓言:“I gave up me completely to before subordinate any foreign country crown prince, the crowned head, the country or of citizenship the sovereignty and loyal, I will support and the protect guar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nstitution and the law, the resistance domestic and the overseas all enemies. I will give loyalty to the US sincerely. When legal request, I am willing to defend the US to take up the weapon, when legal request, I will make the noncombatant for the US the military service, when legal request, under I in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will direct do the important work for the country. I take an oath in this freedom, does not have any mental barrier, the excuse or the retention certainly, asks God to bless me.”翻译成中文就是:“我完全放弃我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地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时,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时,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军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借口或保留,请上帝保佑我。”
  
  我的高中班主任移居美国近十余年,就是不肯加入美国籍。她跟我说,要念这样的誓言,心太疼了。据说,扮演冯玉祥的陈凯歌、扮演宋美龄的邬君梅、扮演文化界代表的宁静都是美国籍,不知道他们宣誓时会不会心疼?
  
  不过,我依然相信他们骨子里是中国人,遵循的是中国的文化和思维。现代的中国人,不信神,不信鬼,不信人,不信权威,不信政府,不信理想,不信道德,完全已经达到了无所畏惧的程度。区区美国佬算什么!我毫不怀疑美国政府被他们忽悠了。
  
  既然看到了这么多明星,好歹得点评一下。
  
  先说最搞笑的:葛优和王宝强
  
  王宝强(扮演某四野解放军战士):“报告团长,前面有个地主大院,院墙太高,爬不上去,请炮兵支援吧。”
  
  葛优(扮演团长):“那就放两个照明弹看看”
  
  照明弹升起,显现出北京外城的宏伟城楼。
  
  点评:王宝强还是“天下无贼”中的傻根,葛优那声音还是只适合拍贺岁片。
  
  接下来说酷的。
  
  冯小刚版“杜月笙”,很酷,像黑社会大佬。
  
  姜文版“毛人凤”,不错。姜文扮酷扮反派的水平果然很高。
  
  陈道明扮阎锦文(上海警备司令部第三大队特务副队长,地下工作者),真他X酷毙了。
  
  接下来说美的。
  
  许晴扮演的宋庆龄看起来颇有风度,就是有些美过头了。
  
  用电影中的台词点评邬君梅扮演的宋美龄――She's so hot,让人想入非非啊,罪过罪过。只是她的口音是英国的,而宋美龄是纯正的美式英语。
  
  至于赵薇、章子怡等,纯粹花瓶式展示,不提也罢。
  
  接下来说帅的。
  
  刘德华(演俞济时)气度轩昂,演技一流,抢了张国立(演蒋介石)的风头。俞济时是谁?who care?
  
  李连杰(演陈绍宽)干练沉稳,颇有大侠气概。至于陈绍宽是谁,观众们反而不关心了。
  
  刘烨扮演一个红军老战士,那一嗓子喊得让很多人泪流满面(我除外),十分出彩。
  
  接下来说牛的。
  
  国民党老大蒋介石的扮演者――张国立,对比看看像不像?还行吧?
  
  唐国强版毛泽东。感觉如何?化妆师的水平不错吧?(注意嘴角的痣)
  
  可惜的是,剧照看起来不错,举手投足就不是那个味了。在影片结束前最后几分钟插接的是新中国建立时的录像。呵呵,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演。老婆忍不住说:“看那眼神、气势,这才是真正的毛主席。”我回答:“本朝太祖高皇帝,岂是那些人模仿得了的?”
  
  星星虽然很多,但是电影确有些难以恭维。
  
  首先是抄袭的内容太多。纪录片就不包括在内。但我看影片的过程中总是时不时看到熟悉的镜头。蒋介石在飞机上往下看党军浩浩荡荡开进的镜头,是《淮海战役》里面的黄维兵团抢渡涡河的场面。坦克压塌小桥,是《淮海战役》里面的黄维逃跑的镜头。除此之外还有好几个镜头,也是抄自《淮海战役》。
  
  笨!几乎所有在大学中靠剪贴杜撰论文的人都知道,抄东西不能只来自于一个地方。莫非韩三平仗着主旋律的招牌八一厂就不敢告你?
  
  其次是PPT式的镜头剪裁,不懂历史的人很难看得懂。
  
  最后是领袖台词中的漏洞――“中国不是朝鲜,长江也不是38线!”。虽然38线在1945年已经存在,但我估计那时的中央书记处还没空去了解什么38线南北韩的故事。不过,领袖毕竟是领袖,想法自然不能和我这种草芥之民相比,说不定他们就有这么高瞻远瞩呢?不过这样一来,毛主席搞抗美援朝就变成了蓄谋已久的行为了。
  
  评到这个时候,该给个分数了。按说一旦涉及主旋律,是绝对由不得草民评头论足的。不过嘛,我不讨论它的政治正确性,只从艺术性方面来评价。满分5分,就给个2分吧。
  
  不过给2分,好像有些对不起这么多大腕啊。嗯,再找一个闪光点,拉及格才好。
  
  闪光点嘛,当然有!
  
  看看陈坤版的蒋经国,真是一个忧国忧民有志向有魄力的热血青年。好!百年中国历史中,我最欣赏的人只有四个: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和蒋经国。从电影中的表现来说,蒋经国可以属于中国人的脊梁。
  
  除了蒋经国之外,还有一些闪光台词:
  
  “反对一党专政,要民主政府!”(周恩来)
  
  “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反,是亡党。不反,是亡国。难啊”(蒋介石与蒋经国的对白)
  
  谁能搞出这种话中有话的黑色幽默啊?一查。原来《建国大业》的实际操作者叫黄建新,他是一个习惯性地在自己的影片插入“不和谐”因素的“泛黑色”导演。行,就凭这一点,给三分,及格了。
  
  据说有些人看《建国大业》后有鼓掌、有流泪,可惜我做不到。我很认真地看完整个电影,既没有欢愉,也没有感动。我在回想那些影片中出现的人和提到的人在建国后的经历。
  
  张澜、李济深、沈钧儒、谭平山、彭泽民,他们走得早。这样很好,少一些伤心,少一些失望,少一些折磨和痛苦。
  
  潘汉年没有挺过来,可惜啊,这么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和领导者。
  
  高岗,自杀。随着时间的逝去,希望能够让人分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章伯钧、章乃器、蒋光鼐、沈雁冰(茅盾),他们遍体鳞伤,但挺过来了。
  
  还有一人在电影中没有提到――郭沫若。按说他是一个不应该回避的人物,莫非导演不齿于他的人格而有意忽略?我以前也曾对其不以为然,但现在能够理解了。虽然郭沫若是个学术上的大师,但也是个生活中的可怜人啊。如果他像胡适、梅贻琦、蒋梦麟、傅斯年、钱穆等人一样去了台湾或香港,那么一定能为中华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可惜,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当年那些满怀希望建设新中国的政协成员,大多选择了沉默,世人无法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历史是残酷的,历史无法重来。但是,当人们忘记历史后,历史故事就会改头换面以另外一种形式再次重演。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二)
  
  因搜狐华南社区的安排,我有幸于9月17日在UME国际影院免费观看了国庆献礼大片《建国大业》。这是一部专为庆贺新中国诞辰6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其中多达172位大牌明星的阵容,更是让全球华人渴盼一睹为快。据说在《建国大业》还没有正式放映前,许多影院门票已经预定一空,签约放映片商应接不暇,其影响力和票房大有赶超世界名片《哈里波特》的可能。
  
  其实,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就一直纳闷,这么多的明星,他们怎么才能一对一的和历史人物相吻合?长相不可能都貌合神似,对于历史人物的扮相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感,特别是几个重要的人物。果不其然,张国立扮演蒋介石其相貌就相差甚远,给人怪怪的感觉,直到影片快要结束,才慢慢接受这个“蒋介石”,这是我观看《建国大业》后最大的遗憾。好在,张国立先生的演技真是炉火纯青可圈可点。比如他模仿的蒋介石家乡口音,以及他和蒋介石的几分神似,再加上他这个“皇帝”专业户的表演经历,对一个大人物从神情和言谈举止到威严贵族形象那是把握的滴水不漏。特别是“蒋介石”在最后关头决定放弃用飞机轰炸正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的毛泽东时,独自一人站在下着秋雨的门口,那个黯淡的背影,让人看了有几分眼热。英雄暮年啊!
  
  在相貌上划不上等号的明星也很多,比如陈坤。陈坤虽然相貌也不像,但他不是主要人物,对于我个人来讲,这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意识冲突。陈坤的帅气、镇定和谨慎,当然还有他独特的气质,让我对他反而有一种好感。观后我曾在网上搜过相关的文章都说他的演技好,难能可贵!其实我对陈坤的了解非常有限,不好评说。
  
  《建国大业》,本来是一部历史感很厚重的影片,因为有陈容庞大的大腕明星加入,让观众多了一份娱乐的心境。而导演韩三平似乎正有这样的考虑,我们从几个喜剧明星的扮相和对话中,可见一斑。比如王宝强饰演的突击团士兵报告饰演突击团长的葛优,把北京城墙说成是地主老财的院墙,手榴弹炸不了请求炮兵增援。结果葛优叫放燃烧弹看个究竟,却发现是一堵结实而又高大的城墙。这是一个冷幽默,摄影镜头也是慢慢的由下而上扫描,让观众自己突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还有范伟饰演的毛泽东大厨,那眼神形象生动而又透着幽默;冯小刚饰演的杜月笙,出场时那种八面威风的排场和霸气,演得活灵活现,最重要的是戏里揉进了几分冯氏幽默。另外,在开片几分钟后,也就是1945年日本人投降之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于重庆和谈。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孙红雷饰演的记者争抢着提问,他那个略显做作而又滑稽的招牌笑容,让我立即联想到《潜伏》里余则成的扮相,不由得人不笑。这也是电影厅中全场爆发出的第一次笑声。
  
  由于出演的明星众多,我不可能一一详细描述,很多看过之后就慢慢的模糊了记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6个人,其中有张国立、陈坤、许晴、刘劲、吴刚、刘德华。对于张国立和陈坤我前面都有提到,这里就不说了。许晴扮演国母宋庆龄,优雅的气质,含而不露的表露方式,以及她那特别的小酒窝,给人无穷的想象。特别要说是,她在面对国民党失势之后的李宗仁代总统身份,请求她去找毛泽东谈判时,她那婉尔一笑的直视,让李宗仁羞愧而退。刘劲扮演的周恩来,让我第一次看到这位一直以来给国人以绅士形象,风度翩翩的开国总理,在淮海战役大获全胜之后,蓬松着乱发摇摇摆摆的拍了拍老毛,又搂着两位老总高歌“英雄奈尔”。这是一种喜悦,极大的喜悦,也是面对来之不易的然而又是再无后顾之忧的绝对胜利的喜悦,这样的心情有这样的“失态”举止是再恰当不过了。这样的喜悦在电影的配乐声中慢慢地沁入观众的心田,他让观众感动,仿佛身临其境。吴刚饰演的闻一多,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站在广场上慷慨陈词,义愤填膺,那种正直那种无畏那种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革命英雄气魄,就是共产党人最好的写照和注解,这也是对共产党最后能胜利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一个最客观最具有说服力的例证。虽然闻一多先生最后还是步李公朴先生后尘死在国民党的枪口下。而对刘德华的印象,那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惊喜。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大约是放到120多分钟的时候,由刘德华饰演的国民党侍从军官俞济时才出场,没有想到刘德华身着国民党军服依然是那样的帅气而镇定,引得在场女孩们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的尖叫声。要知道,在影片放到90分钟左右的时候,我就不停的听到有女孩在低声嚷嚷:怎么刘德华还没有出来?
  
  我个人认为,这部影片拍的很成功。像西场阅兵和战争场面的组织,其气势都表现的非常之宏大。另外,虽然有这么多的一线明星同时参演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纷乱和拼凑。电影剪切和音效都非常完美,故事情节也比较连贯,就是在表老被救时让人多了一些悬念,好在最后有所交代,这个地方的处理有所欠缺给人的心理跨度是非常大的。要说明星多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我们平常看惯了某个明星的表演,在观看《建国大业》这部影片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拿以前的观感来比较,甚至分析,这是一个缺憾,特别是在入戏之前的部分。我们一边数明星,一边找感觉,一边慢慢的随着电影情节引人入胜。
  
  如果是以100分为满分值的话,我给这部电影打95分,给人以希望的是豪华的明星陈容,而恰恰作为一部历史影片来讲,失分最多的也是明星过多,让人感觉有些眼花缭乱,影响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权威感。不过,明星们都是一番好意,能有机会为祖国60周年献礼这是一件无上光荣的好事情,又有谁不乐意鞍前马后呢?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三)
  
  一直期待观看电影《建国大业》,不仅因为其豪华的演员阵容,更想去重温那段历史。
  
  本剧反映的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到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最终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本剧拍摄场景好多在南京,比如有总统府、中山陵、音乐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这些地方我都很熟悉,在剧中看到倍感亲切,呵呵。
  
  一、剧中几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其他民主党派对话,“没有这几十万条破枪,谁会和我们谈”,要生存发展,靠的是实力。
  
  2、拍摄地点在南京中山陵的音乐台:在惨淡的青天之下,一群白鸽飞过,一副苍凉的景象。面对经济形势,小蒋试图力挽狂澜,老蒋眼中确透露着力不从心。对小蒋一字一句地说:“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反,是亡党。不反,是亡国”。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3、当国民党炮轰延安时,毛泽东毅然决定离开延安,面对同志们的不解,毛泽东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确实是有长远眼光,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强调了革命战斗中人的重要性,可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4、当刚宣布蒋介石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时,老蒋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他的手下顾祝同(胡军饰)却报告“委员长,延安丢了”颇带有讽刺意味。老蒋顿时表情的变化,耐人寻味。
  
  5、闻一多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指李公朴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李先生赔了一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看到了民主党派的正义感和执着,却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6、在北平准备举行开国大典,老蒋面对南国的秋雨,看到的是年老的他孤独的背影。突然想起了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
  
  二、最近在读者中读到一篇文章《蒋介石居台湾反思失败的原因》选自《毛泽东和蒋介石》一书。
  
  蒋介石认为:“我们这次的失败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到了自己!”他总结了4条“自己打倒自己的”的原因:
  
  第一,内部不能精诚团结,因之予奸匪以分化挑拨的可乘之机;
  
  第二,违反国父遗教,大家不以服务为目的,而以夺取为目的;
  
  第三,丧失了革命的党德,不能以个人自由与能力,贡献于革命大业;
  
  第四,丧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名族道德的力量和名族精神的伟大。
  
  蒋介石认为,他的军队也是“六无”之军,及“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军队;军人也就成了“六无”军人,即“无信仰、无廉耻、无责任、无知识、无生命、无气节”的军人。
  
  由此,蒋介石得出的结论是“非失败不可”
  
  蒋介石还反思了国民党:“党内不能团结一致,同志之间,党派分歧,利害摩擦,违反党纪,破坏党德,以致整个党形成一片散沙,最后共党乘机一击,随致全盘瓦解,彻底崩溃。”
  
  三、看完本剧对中国的国旗、国歌的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人民对党的向心之意。
  
  2、有代表反对田汉的歌词,认为歌词不适合新中国国情,有点悲壮,也有同志同意,说法国国歌《马赛曲》不也很悲壮吗,却一直延传至今。有徐悲鸿力挺田汉,周和毛也肯定田汉的歌词。新中国的歌词最终敲定了《义勇军进行曲》。
  
  另:说起新中国的国旗和国歌,突然想起看过关于“新中国的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之前,对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名称。中国共产党中央、毛泽东一般习惯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称呼。在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一些代表对这个原拟的国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黄炎培、张志先两先生的意见被整理成书面报告,提出:“我国国名似可将原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民主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即可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先生对原拟国名提出质疑,他说:“有几位老先生嫌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字太长,他们说应该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已经代表了民主。所以我国最终的国名即叫“中国人民共和国”。
  
  四、本剧虽然反映的是一段沉重的历史,在剧中却不乏幽默的元素
  
  1、在剧中国共产党党攻打北平时,一名解放军(王宝强饰)对团长说:“报告团长,前面有个地主大院,墙太高,爬不上去;手榴弹也炸不开,请炮兵支援”。解放军某团团长卢广声(葛优饰),“请打照明弹,都打到北京城下了啦,那是北京城墙,当然厚了。”看到此幕时,大家不约而同的笑了。
  
  2、剧中,毛泽东的厨师长(范伟饰),出场很幽默,逗的大家直笑。可惜在一次轰炸中,为了抢救一锅正在为主席烧的菜时牺牲。
  
  3、在关于国歌歌词的争论中,大家踊跃发言,文化界代表(冯巩饰),表情和行为举止很幽默,最后用天津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感觉挺好玩。
  
  4、毛泽东在和女代表们合影时,解放军代表(梁家辉饰),(www.huamate.com)偷偷地跑到女代表中与她们合影,那一幕真搞笑。
  
  5、剧中郭德纲秉承了小人物特色,在片中出演一个专职摄影师,憨态可掬,喜感十足“你看这!嘿!真灿烂!”
  
  五、对CC系有一定的了解
  
  原来只知道,四大家族是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大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父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其中陈果夫、陈立夫的派系被称为“二陈”或者“CC系”(即剧中蒋经国提到的CC系),陈果夫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与其弟陈立夫组织“中央俱乐部(Central Club),后来形成了很有权势的CC系。他们把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扩充成为一个庞大的特务系统,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从事反对共产党、迫害进步人士的活动,并对付国民党内反蒋派系的抗争。
  
  六、对蒋经国的认识
  
  蒋经国为蒋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1925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同学中还有比他大6岁的邓小平,蒋经国1927年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还正式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国共关系恶化后,在苏联被扣留当人质,期间与白俄罗斯姑娘芬娜(蒋芳良)结婚。1948年金圆券改革,蒋经国至上海进行经济管制,与孔宋集团发生正面冲突,工作受阻。
  
  在剧中蒋经国(陈坤饰)在上海“打虎”正是这段历史,陈坤把小蒋当年严谨的军人作风完完全全体现出来了,扮演得神似。
  
  总之,对于《建国大业》,每个人的看点可能有所不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机会还是值得一看哦。
  • 建党伟业观后感3000字
  • 焦裕禄观后感3000字
  • 《大国崛起》观后感3000字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