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感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3:19:24 阅读:

  再读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感

  老卢庸观

  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

  这篇文章是90年前他34岁时写的一篇调研报告。多年前读这篇文章时,我的初步感受是――这篇文章不仅仅是文章,更是毛泽东确立“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路线的奠基之作。

  在湖南农民运动的观察中,毛泽东发现了中国社会的终极力量――农民。

  在农会组织下,“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

  不仅如此。

  毛泽东在这次为期一个月的跟踪调研中还发现了农民革命对几千年封建王朝制度根基士绅阶层的强烈冲击和颠覆。实现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打翻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

  如罗振宇所言,士绅无比重要。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的长期存在、其后司马家把子弟分封到地方制衡士绅大族等等做法,都是为了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所作出的制度安排。

  伴随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士绅大族作为地方势力依托血缘宗法制度成为封建社会是否稳定的基石与关键所在。

  士绅阶层稳定,则国家稳定。士绅阶层一旦被颠覆,封建制度则会走上土崩瓦解的道路,步入历史重构期。

  可以这么讲,农民在农会组织下短短几个月就彻底颠覆士绅阶层的鲜活案例,把已经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带上了马克思中国化的大道。

  处于列强瓜分半殖民地境地的中国,士绅阶层的问题不解决,国家是无法整合多方力量通过革命来驱除外敌、振兴中华的。辛亥革命后,张勋复辟等事件的出现,军阀混战不休,等问题背后,莫不与士绅阶层的存在相关。

  没有了士绅阶层这个实质上统治地方的集团,冀望复辟者将失去幻想的土壤,不会螳臂当车与民主共和的历史大势对着干;没有了士绅阶层,军阀混战的财税根基将无以为继。

  士绅基层一旦被打倒,相当于阉割了封建制度的生殖能力,让其无法繁衍生息,也就彻底解放了绑在中国人身上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枷锁。以往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也会随之土崩瓦解,被松绑后活灵活现的男男女女踩在脚下。

  原本被囚禁的人一旦被解放,享受到自由的快乐,势必会与把自己绑起来的一切制度、人和事彻底决裂,并把它踢翻在地、踩在脚下,让其永世不得超生的。

  毋庸置疑,这群人――农民,是最具有革命能动性的。

  这与马列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显然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列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生产由简单协作、手工业跨入机器工业大生产阶段时工人运动的兴起。

  工人阶级是马列主义的革命先锋力量。但这与当时中国国情显然是不完全合拍的。

  中国长期以来商品经济未能萌芽发展,被各国列强瓜分的半殖民地中国当时实质上是一个农业大国,而非工业国家。

  这决定了城镇,越是大的、发达的城镇,士绅阶层在集权科层制度滋养下就越是力量强大,工人阶级在这些地方与其是无法对抗、革命的。唯有那些权贵看不上的乡下山沟里,士绅阶层的力量才是比较薄弱的。而那里,显然是农民的天下,也是这个国家一切生产活动的原材料基地所在。

  这是那些莫斯科派来指导中国革命的洋共产党人所不清楚的,也是他们坚持在城市发动工人暴动和工人暴动屡屡受挫失败的原因所在。

  我想,这是毛泽东选择走群众路线和依靠工农联盟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策略的原因所在吧。

  有了这些深入思考,共产党闹革命的正确思想、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开始萌芽发展壮大,并在今后的革命岁月里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华民族不断接近伟大复兴目标。

  毛泽东思想、国运前途在这篇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都若隐若现。而从有始有终的角度看,在农民运动中汲取到丰富革命养分的毛泽东,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之际常思李自成失败原因的思想原点可能也与此次农运考察脱不了关系。

  此时,若有外国人问我,东方巨龙是何时醒来的?

  我会告诉他或她,东方巨龙是从毛泽东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后用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革命鲜血慢慢唤醒的。

  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论持久战》、《矛盾论》和大家都知道的《别了司徒雷登》等相比,这篇文章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对毛泽东之后成长为世界闻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政治领袖,意义非凡。

  (完结)

赞助推荐